司马迁列举了五条原因,你怎么看?-当前热文

2023-05-20 06:51:29 来源: 丑丑鱼游戏

“吏当广所失亡多,为虏所生得”


(相关资料图)

——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损失太多士兵又伤亡惨重,又被匈奴生擒俘虏

“居久之,孝景崩,武帝立”,汉景帝在位十六年,死于公元前141年。李广从公元前166年成年入伍,到公元前141年已经从军二十五年,大概四十多岁。

“左右以为广名将也”,汉武帝身边的人认为李广为名将,“于是广以上郡太守为未央卫尉”,李广从边郡又调到汉武帝身边,担任未央宫禁卫军统领。

这是不是预示着机会再次来临?

“后汉以马邑(今山西朔县)城诱单于,使大军伏马邑旁谷”,公元前133年,汉武帝派人以马邑城作为诱饵,诈骗单于来攻打,命令汉军三十余万埋伏在马邑旁边的山谷里。

“而广为骁骑将军,领属护军将军”,任命李广为骁骑将军,归护军将军韩安国统辖。李广摩拳擦掌,原以为这次可以大施拳脚了。

岂料,意外又出现了。

单于带领了十八万骑兵进入长城武州塞,距离马邑百多里地,“行掠虏,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抢劫时只看到牲畜在野外吃草,却不见一个人。

“是时单于觉之”,单于发觉情形不对,“去,汉军皆无功”,带领大军撤退,汉军计谋未能实现。

“其后四岁,广在卫尉为将军”,公元前129年,李广从卫尉转任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匈奴兵多,破败广军,生得广”,李广寡不敌众被活捉了。

这段耻辱的经历却是“飞将军”雅号的来由。

匈奴骑兵俘虏李广,当时李广受伤生病,“置广两马间,络而盛卧广”,把李广放在两匹马中间,装在绳编的网兜里躺着。“行十余里,广佯死”,走了十多里,李广假装死去;“睨其旁有一胡儿骑善马”,眯眼看到旁边一个匈奴少年骑了一匹好马。

“广暂腾而上胡儿马,因推堕儿,取其弓,鞭马南驰数十里”,李广突然纵身一跃,跳上匈奴少年的马背,将少年推下马,抢夺了他的弓,快马加鞭一路向南奔跑。

“腾、推、取、鞭、驰”,这一系列动作几乎是一气呵成,尽在眨眼之间。李广由此获得了“飞将军”雅号。这也再次证明了李广的英勇。

“复得其余军,因引而入塞”,又重新遇到他的残部,于是带领他们进入了关塞。匈奴出动数百名骑兵追捕,李广边逃边取弓射杀追兵,因此才能逃脱。

回到京师,朝廷把李广交给执法官吏。执法官吏判决李广损失伤亡过多,他又被活捉,应该斩首。李广用钱物赎了死罪,削职为民。

“其将兵数困辱,其射猛兽亦为所伤云”

——李广领兵多次被困受辱,他射猛兽也曾被猛兽所伤

“倾之,居家数岁”,转眼间,李广在家闲居数年。李广家与以故颖阴侯灌婴的孙子灌强,隐居在蓝田,经常在终南山中打猎。

“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曾经有一天夜里,带着一名随从骑马外出,和别人一起“野炊”。回来的时候路过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

李广的随从说,“这是原来的李将军”。言外之意,请亭尉给个面子,放他们通行。

亭尉不仅不给面子,话中带有讽刺:“现任将军尚且不许通过,何况是前任将军。”便扣留了李广,让他停宿在霸陵亭下。

没多久,匈奴入侵杀死了辽西太守,打败了韩安国将军。韩将军被调迁右北平。“于是天子乃召拜广为右北平太守”,这时候汉武帝就召见了李广,并任命他为右北平太守。

“广即请霸陵尉与俱”,李广随即请求派霸陵亭尉一起赴任,“至军而斩之”,到了军队把他杀了。

司马迁用“即”、“至”两字表现出李广快意恩仇个性,五十多岁的人了,还是个火爆脾气。这脾气性格也是不能封侯的重要原因。

李广驻守右北平,匈奴听说后,称他为“汉之飞将军”,躲避他好几年,不敢进犯右北平。

李广穷极无聊,常出去打猎,有一次把石头当成老虎,一箭射穿。这便是李广在右北平当太守期间发生的故事。

这个故事后续却很少人知晓,“广所居郡间有虎”,李广居住的郡县只要有老虎,“尝自射之”,常常亲自射杀老虎。“及居右北平射虎,虎腾伤广”,在右北平猎虎的时候,老虎跳跃起来曾经伤害过李广,最终李广射杀了老虎。

司马迁讲述这个小故事的用意,射中石头纯粹是被老虎伤害后的应激反应。所以,当李广知道射中了石头,“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再次朝着石头射箭,却再也不能射中了。

其次,很关键的一点。李广打猎都如此冒险,不计成本,在战场上更是如此。所以,个人英雄主义是他英勇的表现,却也证明他缺少将帅大略。

“其射,见敌急,非在数十步之内,度不中不发”,在战场上,李广射箭,虽然敌人逼近,形势危急,不在数十步之内,估计射不中,就不发射。所以,李广领兵几次被困受辱,打猎也曾被猛兽伤害。

由此,不封侯不为怪,个性如此。

汉朝军功封赏必须“中率”——符合标准,李广带兵勇猛,虽杀伤率高,震慑力大,是用较大的伤亡代价换来的。所以,即使立功也难封赏。

“广军功自如,无赏”

——李广为匈奴所困,又能败匈奴,功过相当,没有赏赐

“居倾之,石建卒,于是上召广代建为郎中令”。又过了不久,汉武帝召李广为郎中令。“郎中令”是皇帝侍从、警卫、顾问官员的最高指挥官,为九卿之一。

“元朔六年”,即公元前123年,“广复为后将军,从大将军军出定襄”,李广任后将军,跟随大将军卫青从定襄出兵攻打匈奴。

此次战役对匈奴的打击应该相当大。

“诸将多中首虏率,以功为侯者”,“首虏率”是指斩杀敌人首级和俘获敌人的数量规定。汉朝制度,凡达到规定数量的即可封侯。将领们都因为斩杀和俘虏敌人数量足够多,得到了封侯的赏赐。

“而广军无功”,唯独李广军队没有建立军功。个性如此,命运如此。

至于究竟是什么原因,司马迁也懒得说了。

“后二岁,广以郎中令将四千骑出右北平”,公元前121年,李广被任命郎中令带四千骑兵出击。博望侯张骞率领一万骑兵分道进军匈奴。前进了大约几百里,匈奴左贤王四万骑兵包围了李广,李广的士兵都吓坏了。

四千对四万,一比十。被包围之后,面对乌压压的敌人,一般人都会腿软,但是李广却“镇定自如”。俗话说“虎父无犬子”,他儿子李敢在此表现英勇。

“广乃使其子敢往驰之”,李广派儿子李敢先入敌阵冲击包围圈。李敢仅率几十名骑兵,冲入敌阵,直贯匈奴的重围,抄出敌人的两翼而回。

李敢向李广报告说:“胡虏易与(容易对付)耳。”汉军才安定下来。“广为圜陈外向”,李广布成圆形阵势,面向围四外。“胡急击之,矢下如雨”,匈奴猛攻汉军,箭如雨下。“汉军死者过半,汉矢且尽”,汉兵死伤过半,箭也快射光了。

“广乃令士持满毋发”,李广就命令士兵把弓拉满,但不要发射。“而广身自以大黄射其裨将,杀数人”,李广亲自用强弩“大黄”射杀匈奴裨(副)将,又射杀了多人,组织了匈奴兵进攻势头。

恰巧天色渐暗,汉官兵都吓得面无人色,李广却意气自如,整饬军队。军中官兵由此佩服李广的勇气。

“明日,复力战”,第二天,继续与敌兵奋战。这时博望侯张骞带大军赶到,匈奴军才退去。汉军疲惫,不能追击。“是时广军几没”,这时李广的军队几乎全军覆没。

在这次战斗中,李广被匈奴包围,又能打败匈奴。“广军功自如,无赏”,李广功过相当,没有得到赏赐。

这两次本来是李广很好的立功机会。可惜,两次都因为“首虏率”不符合,所以没有封赏。大概,这便是王朔说的天意如此。

“广部行回远,又迷失道,岂非天哉”

——李广部队迂回绕远路,又迷失方向,难道不是天意吗

“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大将军、骠骑将军大出击匈奴”,“大将军”是卫青,“骠骑将军”是霍去病。此次出击匈奴,司马迁用了一个“大”字形容,这次从兵力和实力上比以往更壮大。

“广数自请行”,李广多次奏请汉武帝要求随军出征。“天子以为老,弗许”,汉武帝认为李广年纪大了,没有答应。“良久乃许之,以为前将军”,不久却又答应了李广,并任命他为前将军。

从孝文帝十四年(公元前166年)参军,到公元前119年,李广的军旅生涯已经57年,再算上成年18岁,此时李广已经65岁左右。在冷兵器时代,年龄确实应该考虑,毕竟体力才是第一位。但是最后汉武帝为何同意了李广的请战?莫非想给李广一次立功的机会?

李广终于跟随卫青出击匈奴。出塞以后,“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卫青捉到俘虏知道了单于居住的地方,就亲自率领精兵去追赶。而命令李广和右将军赵食其的部队合并,从东路出兵。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东路稍微绕远,而大军行军途中水草也少,“其势不屯行”,势必不能集结赶路。

“广自请曰”,因此李广主动请战,愿意做前锋打头阵,先与单于决一死战。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这句话太重要了!汉武帝虽同意李广出征,“恐不得所欲”,担心达不到预期效果,所以秘密告诫卫青,李广年纪老了,命运不好,不要派他与单于对敌。

而这时公孙敖刚失掉侯位,作为中将军随从卫青。“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卫青也想让公孙敖与自己一同对付单于。公孙敖与卫青关系亲近,所以调开前将军李广。

李广军中没有向导,迷失了道路,延误了约定与卫青会师的时间。“大将军与单于接战,单于遁走,弗能得而还”,卫青遭遇单于,单于战败逃走,卫青无功而回。

大军南归横渡沙漠,李广见过卫青,回到军中。卫青派长史拿干粮和酒送给李广,并问李广、赵食其二人的迷路情况,卫青打算上书给天子详细汇报军情。李广心存嫉恨并未回答,卫青派长史急催李广的幕府接受传讯。

到了幕府,李广对他的部下说:“广结发与匈奴大小七十余战,今幸从大将军出接单于兵,而大将军又徙广部行回远,而又迷失道,岂非天哉!且广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简言之,李广与匈奴战斗七十多次,这次跟随卫青出征,本来可以与单于交战,可是卫青让李广绕远的路,却偏偏又迷失了方向,这难道不是天意吗!已六十多岁的李广愿意再受执法官吏的审判。

绝望加羞耻,说完这番话,李广拔刀自刎。一代英雄下场如此。悲哀。

根据司马迁的记载,“李广难封”的确不假。究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种:

其一,运气不佳。与张骞共同出击便是如此,本来可以获得军功,岂料张骞却在路上耽误了行程。诸如此类应该还有。

其二,以身犯险。李广勇猛众所周知,这决定了他的个人英雄主义,总是冒险冲锋在第一线。往往只带少量士兵冲锋在前,而不注意团队整体作战,所以歼敌立功机会较少。

其三,不计代价。李广善射,与敌对阵,要求近距离射箭,这样子虽然可以射杀敌兵,但同时也会造成己方士兵的杀伤率,所谓杀敌一千自伤八百,所以按汉朝“首虏率”不会受封赏。

其四,不被重用。汉文帝没有大胆使用;汉景帝频繁调动李广,不利于对匈奴作战;到了汉武帝时,又被认为命不好,年纪大了,还不放心使用。

其五,性格缺陷。这很关键,无论是杀霸陵亭尉,还是怒怼卫青,或者是追捕三个“射雕”者,这些都反映了李广心胸狭窄、暴戾,缺少独当一面的战略才能。

李广是个很有传奇色彩的将军,至今他的故事仍然被广为传颂。这样一个名将,在连年用兵、军功易得的汉武帝时代,居然没有被封侯。王勃用“李广难封”的典故除了感慨怀才不遇,还有悲叹世态人情。而“李广难封”的根本原因,恐怕自身因素要多些。

(李广有三个儿子,李当户、李椒、李敢,李陵是李当户遗腹子,也就是李广的孙子。李当户、李椒死于李广之前。李敢跟随霍去病攻打匈奴左贤王,“赐爵关内侯,食邑二百户”。但因李广而忌恨卫青,曾击伤卫青,后来被霍去病射杀。)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