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快看!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立场

2023-06-06 06:45:52 来源: 中国经济网


(相关资料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之一,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历百年风雨与奋斗实践形成的文明成果,以全新的社会主义文明形态为世界文明发展进程作出重要贡献。人类文明新形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价值追求。深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立场,对于创新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深远意义。

从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以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的政治立场,致力于满足人民的需求,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百年奋斗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把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事业中来,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致力于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人类文明新形态明确了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开辟出一条文明发展新道路,为人类文明进步带来了新希望。

从协调发展的文明体系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立场。协调性是文明形态内在品质的表达。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强化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品质。西方资本主义以物质文明为核心的单一文明形态导致了社会发展失衡,加剧了自然生态危机。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聚焦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统筹推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面超越。在物质文明方面,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政治文明方面,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切实保障人民权益;在精神文明方面,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将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作为崇高使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在社会文明方面,推进社会建设,建设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生态文明方面,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为人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人民立场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也彰显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底色。

从共同富裕的发展目标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立场。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人类文明新形态内生于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在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同时,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揭示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资本逻辑因自身增殖的需要,消解了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诉求。与西方现代化造成人与人关系的物化不同,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始终把人的全面发展放在突出位置,使人与人、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等更协调、更和谐,其实践路径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和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从中国方案的世界意义理解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人民立场。中国共产党既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立足全球视野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内蕴深厚的人类情怀。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宏阔的时空维度中思考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的深刻命题,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同对外开放、贡献人类相统一,与时代同步、与世界同行,紧紧抓住时代发展机遇,广泛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推动中国发展的同时也描绘出世界文明进步的崭新形态。人类文明新形态深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其价值底色是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很好地回应了国际社会关于人类文明发展的种种关切,科学回答了人类文明何去何从的问题。这一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推进了中国文明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为世界各国探索符合自身特质的文明发展道路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更多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提供了中国方案,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了中国力量。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曲 茹 张嘉印)

来源:经济日报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