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村落串珠成景 久久为功打造“富丽家园” 临安:村庄创新实践诠释环境也是生产力
2023-08-23 19:22:55 来源: 杭州网
二十年,临安的村庄与山川融为了一体。
(相关资料图)
天目山脚,蜿蜒的天目溪边建起一排排古色古香的民宿;太湖源头南苕溪之滨,站在千年古村便可眺看深秋红叶;龙门秘境中,狮子山上攀岩者上演着勇敢者的游戏。位于浙西的临安被层峦叠翠的天目山、清凉峰四季滋养,从不缺旖旎的自然风光。当“千万工程”来到临安,这些和浙西群山共呼吸的村庄,本身也成为了一道风景。
“拆违促建”让越来越多的村民农房变“别墅”;城镇村三级污水处理项目留住了这里的绿水青山;全省第一个“文化礼堂”“共享法庭”和杭州市首个村集体经济发展有限公司诞生在这里;“绿富家园”“村落景区”探索着最新的村庄运营经验;乡村特色产业升级,创新创业成为新风尚;在共建共享的城乡协调发展下,“千万工程”在临安的实践再次迭代,向共富的目标不断迈进。
在二十年间,临安取得了全省“千万工程”优胜单位、“全省美丽乡村示范县”等出色成绩,在“千万工程”的大道上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造“天目叠翠,富丽山村”的临安样本。
“塑形”与“铸魂”
“内外兼修”打造特色乡村
在临安东天目山麓,指南村已然存在千年,秋天满山的红叶见证着这个海拔550米高山村庄的改变。2011年开始,这里的农房和道路迎来了大变样。钢棚和违建房拆除了。房子的层高降低了,看风景的视野更开阔了,新建农房的风格也统一换成了杭派。立面整治、景观整治、强弱电“上改下”、雨污分流等一系列硬件设施改造,让指南村焕然一新。
6月26日,全国农房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在临安指南村召开。临安的农房能够“火出圈”,是临安三轮环境整治后,以拆促建、以拆促转,创新实施农民建房“三带图四到场”机制的阶段性成果。保住绿水青山,让乡村整体和美景融为一体,就是检验这些“外功”最好的方式。
指南村有6座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终端,将220户居民、农家乐、民宿的生活污水全部集中处理,达到农田灌溉旱作标准。夏天,清澈的“天空之镜”与群山交相辉映,仿佛一面镜子映衬着“红叶指南”的成长。而这不是个例,在全区严格的水环境监管制度下,临安4个出境断面水质始终保持Ⅱ类以上,水质达标率100%。
随着1911个区块整治完成,1070处违建被拆除,9万多平方米的围墙房屋和立面被整治,200多个主题景观节点拔地而起,41万平方米的绿化铺设装点,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临安区农业农村局联合各部门为装点村庄付出的努力。“临安有许多村庄,状况各有不同,必须因地制宜改造发展,让村庄美起来。”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临安的乡村披上了新妆,平坦宽阔的道路穿过错落有致的民房,也唤醒了村民们血脉里的文化基因。2012年,浙江省首个文化礼堂在上田村落户,“文武上田”的名号,也在浙江被唱响。
上田村地处三区交汇,住着不少钱氏后裔,而钱氏族训有习武的传统。2010年,“旧”字型广场格局的文化礼堂建成落地。村民在广场习练武术、举办文体活动,文化礼堂“一厅两堂三室五廊”的“土标准”逐步探索成型。
如今的文化礼堂已经推广至全省,成为“千万工程”延伸出来的“铸魂工程”。在文化细无声的滋养下,钱氏家训被赋予新的使命,成为临安“文明好家风”的文化坐标;“我们的村晚”在各村开展;“15分钟文明文化服务圈”已然形成,源源不断修炼而成的“内功”,正与焕然一新的村庄环境一起提升成长,点缀着富饶的乡村图景。
农文旅深度融合
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村落景区”
杭徽高速为主轴,10条乡村主干道为支脉,一幅“百里画廊”正在徐徐展开,迎接八方来客。
2017年6月,临安率先提出“村落景区”概念,天目月乡、红叶指南、龙门秘境……这些分布在天目大地上的乡村,犹如一颗颗被串起的明珠,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天目村落”。
“打破行政区划限制,谋划联村抱团发展。”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村落景区的建设将农业和旅游相结合,整合区域内的资源。走进月亮桥村,天目溪的漂流里戏水声不绝于耳,这条全长2.6公里的月亮湾漂流项目,是月亮桥村联合周边的天目村、徐村村、白鹤村、交口村共同出资成立的,一条溪流串联起了这些村庄,也盘活了这片区域整体的旅游经济。
天目村的天目留岩民宿老板见证了这一改变。“我们是2017年开始建的民宿,室内保留了山体的原始岩石。自从漂流开发出来,工作日都有人来我们这边住,预测今年的收益会比前几年高很多。”他说。天目留岩这样的中高端民宿迎来订单高峰并非个例,月亮桥村的月亮工坊几乎每日都是满房状态,这个由旧车站改造而成的民宿,在2022年成为杭州首家全国甲级民宿,以此为中心向东西辐射,天目山脚沿线已经形成了一条民宿集群产业轴,带动了村庄的整体发展。
作为杭州地区唯一的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龙上村的产业转型之路,也离不开“村落景区”的助力,龙上、石门、大山3个村集成打造的“龙门秘境”村落景区,不仅推动了大鱼线的改造,也让龙上村成为攀岩和户外运动爱好者的网红打卡地,带火了龙门秘酱等龙上的“周边”农产品。2022年3个村集体经济实现总收入485万元,经营性收入155万元。
“村落景区”离不开整体的村庄运营思路,临安探索出“村庄经营“模式,由村集体牵头搭建平台,公开招募市场化团队驻村运营,引导资金、科技进乡村,青年、乡贤回农村。把村集体、市场和“运营师”拧成了一股绳。25个市场化运营团队进驻30个村落展开运营,带动了旅游收入7.3亿元。
在杭徽古道的必经之路白牛码头,一个特别的“村落景区”在2020年落成,“云上白牛”的白牛村作为全国首批14个“淘宝村”之一,从2007年开始在网上卖山核桃,到2020年白牛村已汇集电商企业68家,电商年销售额达到4.7亿元。“我们正在以数字为引擎,打造‘产业在山上、生活在村庄、致富在网上、治理在云上’的未来乡村示范样板。”白云村主要负责人说。
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未来乡村开启共富新格局
“在推进千万工程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城乡融合发展。”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生活在临安的村庄,大部分看病检查在家门口就能完成,这得益于“天目医享”的改革。聚焦山区乡村看病的“四难”,临安推进“流动医院、进村巡诊、电视问诊”等系列体系创新,165个偏远山村家门口优质医疗服务全覆盖,打通了乡村医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生活在临安的村庄,大部分矛盾在村里就能够解决,这得益于“共享法庭”在临安的全面普及。2018年,“共享法庭”的前身“微法庭”在临安上田村首设,并在全省铺开,用一根网线,链接起了村民和法官,依托这样的基层调解,临安区万人成讼率连续4年下降,实现了98.5%的矛盾不出镇村。
生活在临安的村庄,撤市设区让50项民生融杭政策全面实现“同城同待遇”,行走在新建成的904公里“四好农村路”上,城乡交通再没有阻碍。依托区市协作、联乡结村帮扶平台,临安聚焦其中西部乡镇发展,不断推动着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
数据是最好的答案,临安的城乡居民收入比从2003年的2.04缩小到2022年的1.61,270个行政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从7.2万元增加到69.2万元。在临安这片“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土地上,村庄正在用高质量的发展,让那句“临安的实践告诉我们,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指导深入人心。
层峦叠翠的天目山书写着吴越千年的传奇,在临安,每个村庄在四季都有不一样的风景,“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愿景将在千万工程的下一个20年间徐徐展开,更多诞生于临安村庄的智慧涌现,在浙江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百里画廊”的故事永远年轻,永远朝气蓬勃。
12下一页全文阅读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