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年轻人拥抱考古、感悟临安气韵 “考古发现中的南宋临安”上海开展
2023-06-14 09:53:18 来源: 杭州日报
胡利红悉心指导年轻考古工作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市考古所工作人员整理出土文物碎片。
由市考古所修复的南宋临安皇城遗址出土文物。
南宋风华处,一半在临安;十里御街行,一梦到临安。
日前,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市考古所”)联合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复旦大学博物馆策划并举办“御街行——考古发现中的南宋临安”展览。展览由复旦大学学生自主策展,将持续至10月8日。
展览把南宋风华送到了“上海滩”,同时获得过全国文物修复二等奖、“浙江省金蓝领”,主持过德寿宫、南宋临安城出土文物整理及修复工作的市考古所所长胡利红,还在复旦课堂开设讲座《修NICE 德寿宫文物修复记》,带领大家走进陶瓷修复的世界,活动受到了上海市民的热情点赞。
以御街为缩影 领略南宋气韵
御街,是南宋临安的城市中轴线,南起和宁门、北达景灵宫,沿线贯穿起宫宅衙署、太庙府学、作坊商肆、佛寺道观等各色营建,将都城气韵集于一身;行御街,则是在泱泱皇城中所见宫宅巍巍、圣庙荣宗,在坊巷烟火中所闻布衣家常、市井熙攘,在钟磬余音、茶肆娱情中所悟临安气韵。
谈起策展初衷,胡利红说,这些年临安城考古发现内容丰富,相关展览在杭州受到市民喜爱。怎样把宋韵的内涵与风采“送”出去?胡利红认为,文物的保护传承,需要每个人身体力行、需要创新“公众考古模式”,让年轻人爱上并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来,是时代赋予的命题。“只有代代传承,共同守望,我们的文化遗产才能始终神采奕奕。”
南宋八百年的风华是地下两米的缄默,本次展览精选南宋临安皇城遗址、府治遗址等十余处遗址共156件出土文物,通过“皇城泱泱”“坊巷烟火”“临安气韵”三个部分,用一个个坚实的考古发现承托起关于南宋王朝或轻盈或厚重的想象。
“此次展览全部由学生策展,让我非常惊讶!”胡利红说,“从视觉到文创、从海报到宣传,学生们把专业的考古报告用通俗易懂又十分吸引人的视觉形式呈现出来。”胡利红为学生的认真负责感动,她说,策划团队多次来杭州,除了跟专业考古人员交流,他们还一遍遍地走访800年后的御街,以一个现代人的身份去感受当时临安百姓的一天。“年轻人用故事化、时尚化、仪式化的方式,用年轻化的语言、城市化的视角、专业的策展理念,让观者感同身受,展览非常成功。”
探秘“陶瓷修复” 让文物“活起来”
展厅里,有不少瓷器碎片和经过修复的瓷器,文物“医生”用一双双巧手,让它们恢复如初。“地下咫尺的距离,是跨越千年的沉淀、是岁月的大浪淘沙。修复的意义便是让器物重生,与它们的前世今生相遇。”胡利红分享了德寿宫文物修复背后的故事。
“是怎样选择修复对象的?是按照市场价值高低吗?”一名学生提问。
“这个问题很好,一件文物是否值得修复,市场经济价值绝对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要放在纵向历史时间轴看、放在横向地理关系看。”胡利红回答。
展览现场,胡利红看到上海的中小学生一排排席地而坐,大家认真地看完展览后记录了很多问题,随后老师一一解答。“上海市民对于展览的热情、对于宋韵文化的渴求,让人很动容。”胡利红说。
从一场展览里,我们看到了古人的“美好生活,美美与共”与今无异。学生策展团队成员之一马雨含说,此次展览的关注点与着眼点不仅在以往的宏大叙述上,更有微观的视角,比如第二部分叙述了街巷两旁百姓的布衣家常与经济贸易等。我们发现,南宋时期临安城百姓对个性表达与美好生活的追求,与我们今日别无二致。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副主任刘朝晖教授说,作为高校博物馆,复旦大学博物馆有其基础的教育教学功能,也是优秀创意的孵化器,该展览用“御街”这个线索来串联,十分巧妙,兼具考古、地理和文化意义,让文物“活”了起来。此次沪杭文物界的携手,也是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文化共建的成果,并从考古角度给当今城市治理带去思考。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