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相”贾似道:亡国这口锅我会背,但是让诸公来做未必比我好

2023-07-08 14:22:07 来源: 中华网热点新闻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

贾似道和秦桧,南宋首尾两个后世的大奸臣,权相,一直都后世所不齿。但是结合当时的历史环境,贾似道虽然在位排除异己,多有不法的行为,但是大家都知道南宋缺相,贾似道确实是南宋末期唯一一个文武全才,最接近宰相之器的人,他在内政,军事,经济等方面都为维持南宋的对蒙古作战做了很多的事情,他的才能可以说将南宋的灭亡延后了20年。但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作为宰相,神州倾覆责任自然他要承担,但是即使诸葛亮再世,能够做的可能也好不了哪里去。


(资料图)

文武全才

贾似道出生于1213年,为当时的大臣贾涉小妾所生,后因受父荫做了一个小官。1238年贾似道二十五岁,登进士第,其姊贾氏已是宋理宗的贵妃,遂擢太常丞以及军器监。由此开始接触军事。贾似道是一个军事天才,受到当时一众文成武将的青睐,尤其是南宋大将孟拱,认为贾似道文武全才,由宰相之量。

1233年,即为宋理宗绍定五年,蒙古向南宋政府提倡"联蒙灭金"的条文,南宋遂与蒙古结成盟友。联合灭金后,蒙古答应将黄河以南地区的北宋故地交给宋朝,但是后面又反悔,1234年宋朝于是直接派兵北进,史称端平入洛。结果被蒙古军队击败。自此长达40多年的宋蒙战争爆发。

宋蒙战争第一阶段是 1235年-1241年窝阔台攻宋之战,此阶段宋朝有余阶,杜杲,孟拱等名将,和蒙古军队打得有来有回,而且略占上风。窝阔台撤退后,宋蒙之间消停了10年,随后蒙哥即位, 1256年-1259年之间蒙哥攻宋,亲自进攻四川,却在在川蜀防线陷入胶着状态。

鄂州扬名

1258年11月,蒙哥派忽必烈率领东路军进攻鄂州,等待蒙哥大军一到,直趋临安。忽必烈自开平启程。1259年七月,军至汝南,从被俘宋兵口中得知蒙哥死于的钓鱼城,认为是谣言继续前进,于是采取招降和进攻两套方案,继续前进。八月十五日,忽必烈率主力渡过淮河。八月二十日,攻破大胜关,宋兵逃跑。万户张柔率军攻打虎头关,在沙窝与宋军作战,其子张弘彦将宋军击败,击破守关宋兵。八月廿一日,忽必烈至黄陂。

九月初一,从攻四川的宗王末哥遣使将蒙哥死讯告诉忽必烈,劝他北归争汗位,但是忽必烈认为争位首先要立战功,还是率师渡江。九月初九,忽必烈以主力围攻鄂州,同时派兵进攻江西和湖南。宋理宗大为震惊,命各制司进兵赴援,命右丞相兼枢密使贾似道督诸军援救鄂州,南宋四川制置副使吕文德从重庆来援救,阻击未胜,吕文德趁夜率军入城。

十月,贾似道自汉阳入城督师,贾似道"以衮衣黄钺之贵,俯同士卒甘苦卧起者数月。汔能全累卵之孤城,扫如山之铁骑,不世之功也。"。宋蒙两军展开数月激烈战斗,双方"死亡枕籍",忽必烈赞叹贾似道的军事才能,"吾安得如似道者用之",又说:"彼守城者只一士人贾制置,汝十万众不能胜,杀人数月不能拔,汝辈之罪也,岂士人之罪乎!"蒙古军久攻不克,蒙古军募勇士由勇将张禧率领自城东南角进攻,守将高达力战,张禧身负伤而退,张柔再选士兵登城,破城东南隅,高达奋力抗击,组织人力修城,随破随修,使蒙古军不得入。十一月,蒙古军强攻鄂州城,张胜战死,城中死伤至一万三千人,贾似道移师黄州,当时贾似道也知道了蒙哥在四川被杀的消息,密派宋京去蒙古军中进行和谈,被忽必烈拒绝。十一月十七日,忽必烈驻牛头山,得到其妻察必密信,得知忽里台大会选举阿里不哥即位,匆匆率军赶回漠北争夺汗位,于是想要撤军,但是声称要直捣临安。闰十一月初二,忽必烈派张文谦告知诸将六天后撤离鄂州。贾似道得知蒙哥死讯,再遣宋京以划江为界,一年奉银二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为条件,向蒙古军乞和。忽必烈答应之后,率大军北归。贾似道与其他将领会师,并趁蒙古军撤退时进攻,杀伤了敌军仅一百七十多人。

这里要说句公道话,后世都说贾似道卖国求和,诈败为胜,隐瞒忽必烈撤退的真实原因是争位。但是贾似道只是口头上答应了忽必烈,忽必烈无非是想要一个台阶下而已,即使知道贾似道画饼答应割地赔款,忽必烈只是需要一个回去争位的资本而已,也不指望贾似道真正给他们割地赔款(后来也真没有)。而且随后也率军收复了鄂州失地,击退的蒙古人。而蒙哥之死就是从朝廷边报那里获得的,不可能隐瞒得了宋朝君臣。作为贾似道政敌的文天祥也曾肯定贾似道的军事才能,称其"已未鄂渚之何勇也,鲁港之遁何衰也。"如此大胜最后也成了贾似道冒功揽权的罪证,真是可叹。

军政改革

宋理宗最后罢免了宰相丁大全,使得贾似道成为独相,权相。1264年,理宗驾崩,度宗即位。咸1267年贾进为太师,平章军国重事。由此近8年,贾似道手握军政大权,开始对宋朝积弊进行改革。

理宗朝,当时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三亿贯,通货膨胀,物价飞涨。宋廷停止发行新币,回收部分旧币,并动用库存黄金十万两、白银数百万两平抑物价。1234年南宋联蒙灭金,但不久蒙古入侵,南宋为防止蒙军南下而军费陡升,宋廷不得不大量发行货币以缓解财政压力。最终经济整顿破产。

为了维持经济,宋高宗朝开始将政府所有的公田全部卖断给私人经营。通过变卖公田,政府在短时间内迅速融进一大笔相当可观的资金,这笔钱70%上交中央,30%留给地方,除了用于军费之外,还可以减少人民的苛捐杂税,在战争时期减轻政府、人民的经济压力。但是持续几十年后,导致大量的田地被高门大姓所占有,这些人非富即贵,要么是朝廷大官,要么是边关将领。他们都有免征田赋的特权,朝廷收不上税,只能通过印钱来维持。结果纸币大量贬值。

1261年,贾似道以铁腕手段,强硬阻止富人囤积谷物,随后提倡公田法。在此时,土地集中在大地主手中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因为大地主通常也是大官员,当时政府用"和籴"的计划弥补这个问题,就是要求地主义务将稻谷卖给国家,但是当政府购买越多的稻谷也必须发行更多的纸币,造成通货膨胀。于是,贾似道建议废除和籴,减少纸币的流通以稳定物价,然后限定所有人地产的数量,超出限定的土地由国家收购变成公田,然后将公田的收入去偿付军需,贾似道本人也带头捐出浙西良田一万亩作为公田。这个计划遭到大地主阶层的强力反对,但贾似道极力推行,使公田法实施到他下野,由1263年至1275年,共计十二年。

同时为了整顿军纪,控制军队,贾似道将宋军的钱粮供应控制在朝廷手里,推行打算法,就是对军队的财务状况进行重新核算,试图减少吃空额,喝兵血的现象。南宋军队的吃空额喝兵血现象,从立国之初便习以为常。即使许多名将亦不可免,如韩世忠麾下满额七万,实际战兵常年不过三万,像岳飞这样严格律己,麾下大军全额满编的将领,近乎凤毛麟角。到了南宋末年,宋军空额高达近五分之四,每年拨给五万人所需军费,实际兵额不过一万一千;阔端攻四川时,川陕宋军满额定员十万,实际只有曹友闻部两万余人死战于阳平关,于皆不见影踪;池州水军满额定员三千,实际兵丁只有一千,去掉老弱病残,可上阵者不足二百。

贾似道用强力手段核对兵额,按照实际兵额拨付军需钱粮,避免的物资的浪费,和将领贪墨。通过这种方法,他也排除异己,将非嫡系对他"无礼"的曹士雄与向士璧抓捕,称其曾在军中贪污及盗取官钱,结果两人被流放外,又贬斥王坚等。当时军情紧急,如此行事必然导致将领不满,最终四川泸州守将刘整谋反。将川蜀防线挖开了一个口子。

贾似道还重用自己的嫡系吕氏家族,以及饭桶范文虎,夏贵等。他所重用的人都良莠不齐,吕文德,吕文焕等都起于草莽,后期宋朝的边防几乎全赖他们的支持。

贾似道的改革,平抑了物价,控制了政府的财政赤字,也让宋军中的吃空额等陋习有了一定的改观,虽有差错也让宋朝的积弊有所振作,宋朝后期十余年和蒙古人周旋所依赖的军需钱粮,以及军事人才,全部都来自贾似道的改革。但是他得罪了大地主阶层的文官,也得罪了吃空额的武将。因此也为他不得善终,后世留下骂名埋了伏笔。

非宰相之才也

贾似道专擅朝政达十七年,主政之初励精图治,虽有改革弊政的举措,但既夹带私货,也不得要领,难挽狂澜于既倒;其后更是"专功而怙势,忌才而好名",刚愎自用,排除异己,怠忽朝政,纵情享乐,纨绔习气至老不改,置国家命运于不顾,实在是误己误国。后人评论他"阃才有余,相才不足",宋代称安抚使、制置使为阃帅,也就是说,贾似道担任制置使是难得的人才,但是做宰相真是不足,徐元杰说他"以才具而胜事任之重",盛元梓赞其"亦当时之豪杰也"。至拜相则是一塌糊涂,恐怕主要是不具备宰相之器,才不足倒还在其次。

长达七年的襄樊之战,后世都说贾似道欺君罔上,扣下襄樊军报,其实当时南宋上上下下为了给襄阳送物资和解围,陆续派出20万大军进攻围城的元军,折损无数大将。元军也倾尽国力进行阻截,采取围城打援的方式,将襄樊作为消灭宋军主力的绞肉机,宋朝君臣知道襄樊是一个无底洞,但是襄樊是国家命脉所在,即使知道是陷阱,也只能拼下去。襄樊最终坚持了七年才被攻破,这在蒙古人进攻的所有地区是坚持最久的。

1274年度宗崩,元军已攻占鄂州,太学生提议贾似道亲征出战,在群众压力下,贾不得不上阵。贾似道知道元军无法击败,他给伯颜请求割地赔款,但此时元军灭宋决心已定,贾似道求和无望。

1275年,贾似道在鲁港一带率各路军兵十三万迎敌,宋军大将夏贵不战而去,贾似道闻讯,惶惶如惊弓之鸟,乘小船逃走。南宋军队见主将逃跑,纷纷后撤,军士死伤逃亡不计其数;元兵直逼临安,朝野要求杀似道以谢天下。谢太后却说:"似道勤劳三朝,安忍以一朝之罪,失待大臣之礼"。贾似道逗留扬州,不肯回临安。在强大的压力下,谢太皇太后被迫将他罢黜,贬为高州团练副使,但此举无法平众怒,朝廷内外都坚决要求处死贾似道,最后流放循州。

福王赵与芮厌恶贾似道,"募有能杀似道者,使送之贬所"。会稽县尉郑虎臣之父郑埙为贾似道贬死,为了报仇,郑虎臣主动要求押解贾似道去循州。在押解的路上,郑虎臣将贾似道坐轿的盖子除去,使之暴晒在阳光下,"令舁轿夫唱杭州歌谑之,每名斥似道,辱之备至",极尽折磨并迫其自尽,到了福建漳州龙溪县木棉庵时,贾似道服冰片自杀未果,最后为郑虎臣杀于厕中,尸首则下落不明。

明朝抗倭名将俞大猷在木棉庵前的石亭中立下石碑,并亲书"宋郑虎臣诛贾似道于此"。清乾隆年间的龙溪知县袁本濂,又用一块石碑将这十个大字重述一遍。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