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速讯:中信证券:海外充电桩星辰大海,国内企业扬帆起航

2023-07-03 09:09:52 来源: 懂车帝

受益于海外新能源车快速发展,充电需求有望快速上行。目前欧美均有补足充电设施结构、总量短板的强烈诉求。欧洲市场运营商以石化、电力电网企业为主,侧重覆盖率;美国市场特斯拉、Charge point占据大多数份额。各类运营商的充电设施总量规划目标宏大,同时海外私桩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市场空间。海外充电桩生产企业较少,生产能力有限,海外市场高增速、高盈利,是国内企业谋求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结合光伏逆变器的发展经验,预计电力电子产品长期布局海外的企业有望率先受益。国内需求推动产业链成熟、超快充等充电技术大规模革新时点较早,国内企业依托本土成熟产业链形成了性价比和产品快速迭代的双重优势。预期在海外市场需求高速增长、技术迭代持续进行的背景下,需求外溢和技术快速迭代给中国企业带来持续高速的发展机会。建议关注海外市场开拓顺利,初步取得突破的充电桩、模块企业。

▍海外市场:高盈利与高增速并存的增量环节。


(资料图片)

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充电基础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增量市场空间广阔,同时海外更注重产品品质,赋予充电桩产品更大的盈利空间。目前欧洲和美国市场的车(公共)桩比分别为12:1和23:1,远远无法满足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需要。从公共充电桩市场看,欧洲的核心发展诉求是补足直流快充结构性缺乏、公桩在东欧南欧地域性分布不足的短板;美国以政策驱动的补足公桩总量不足的短板为主,欧美均较为依赖私人充电,伴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到2025年,预计私桩市场同样有百亿量级的市场空间。东南亚、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巴西等市场也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逐步起量,其从1到N的临界点值得关注。

竞争格局:欧洲分散美国集中,长期规划目标宏大,或需中国产业链支撑。

运营商角度:海外充电运营商主要可以划分为能源公司、电力电网公司、车企、独立运营商4类。其中欧洲以能源公司、电力电网类企业为主导,具备明显属地特征,其充电桩建设往往兼顾交直流充电,以提升覆盖率为主,部分企业甚至兼顾私桩的安装。车企致力于提高充电软件平台可接入充电桩数量,其自建设施总量占比较小,以超快充为主,保障EV用户充电体验;独立运营商多为初创型企业,总量占比较小,往往集中布局超快充,实现差异化竞争。从市场格局看,主流运营商市场份额在3-8%之间,各类企业的规划目标均较为宏大,仅考虑现有主流运营商规划,2023-2025年主要运营商的充电设施投资规模的CAGR有望达到50%以上。美国充电运营以特斯拉和Chargepoint两大巨头为主,行业高度集中,其中特斯拉占据绝大多数快充市场,而Chargepoint更加专注目的地充电场景,Electrify America和Evgo等企业谋求通过超快充差异化布局,欧洲企业也在积极谋求进入美国市场。

设备商角度:欧洲设备商以传统电气龙头和新进入者相结合,并积极寻求中国供应链介入;美国当前缺乏设备商,依赖外部供应链。

发展展望:借鉴逆变器经验,成熟产业链+技术迭代能力助力国内厂商快速出海。

国内企业出海主要包括直接开拓运营商、分销商实现整桩出售以及向设备企业出售模块枪线等标准件这两条路径。国内企业出海过程中面临产品电气拓扑、通信协议和产品设计原则的差异。

充电桩技术壁垒有限,注重渠道和市场价值,与光伏逆变器具备较高相似性。我们认为光伏逆变器的发展经验值得借鉴——1)通过电力电子类产品长期布局海外,具有市场和渠道优势的企业有望率先取得优势;2)从市场发展阶段看,当前海外充电桩行业接近于2012-2014年光伏逆变器的状态——过去两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快速增长,下游强需求推动国内充电桩产业链日渐成熟,国内产品逐步具备和外资龙头企业相近的实力,而得益于成熟的产业链,国内企业成本优势显著。

行业高景气带来需求外溢,国内企业有望快速抓住市场。同时,国内超快充等充电技术的大范围革新在时点上早于海外,与光伏逆变器行业相比,行业的技术革新节点有一定前移,在有充足的本土需求支撑、驱动变革的情况下,我们认为,国内充电桩行业相较于海外巨头的技术快速迭代趋势料将进一步放大,成为国内企业出海,实现从1到N的重要驱动力。

风险因素:

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不及预期;海外政策出现波动;关键功率器件国产化进程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策略:

在能源转型的推动下,以欧美为首的海外国家有望迎来新能源汽车的快速发展。目前欧美市场车桩比较高,充电桩建设补短板需求强烈。我们建议关注国内企业在海外行业高景气背景下出海,谋求增量市场和高盈利环节的机会,围绕电力电子类产品长期布局海外,具备海外渠道、市场积累的企业寻找标的。

本文源自券商研报精选

标签:

相关热词搜索: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

最近更新